宝博体育- 宝博体育官网- APP下载 BaoBoSports香港特首李家超《行政长官2025年施政报告》发言全文
2025-09-21 19:50:08
宝博体育,宝博,宝博体育官网,宝博app下载,宝博体育网址,宝博体育官方网站,宝博体育注册,宝博体育靠谱吗,宝博体育登录,宝博体育入口,宝博体育注册,宝博官方网站,宝博APP,宝博注册,宝博网址
3. 我上任以来,积极推动政府与社会改革,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我改变了政府文化,建立「以结果为目标」的政府。我们大力兴建公营房屋,推出简约公屋。三年前,公屋申请者平均等待6.1年才能上楼;现在综合轮候时间为5.1年,缩短了整整一年。家庭收入中位数在三年间上升3,000元,增幅约11%;我上任后,香港经济增长由负转正,更好加快复苏,预计今年会正增长2至3%;这三年间,香港金融中心地位上升一位至世界第三;整体竞争力上升四位至世界第三;人才竞争力两年共升了12位至世界第四;安全城市排名跻身十大,位列世界第七。
6. 在「一国两制」下,香港拥有「引进来、走出去」的独特优势。过往我们较着重「引进来」,香港从中亦得益不少,但香港未来的新机遇将更集中在「走出去」。这倍速增量的机遇转变源自全球贸易秩序重塑,内地企业不再聚焦单一国家,而转向积极开拓新兴市场。政府会把握香港出口平台优势,巩固香港国际中心地位,发挥金融、贸易、专业服务、供应链管理、专业网络等优势,创造就业和收入,进一步推动总部经济,带来更多商机;我们亦会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同时推动文体旅协同发展,让市民生活在经济蓬勃、文化活力的社区。
7. 为进一步强化治理,我会建立「部门首长责任制」,将其承担部门主体责任的机制系统化、制度化,并强化公务员评核机制,深化不断求进的文化。我亦会成立「AI效能提升组」,统筹和指导各政府部门有效应用人工智能(AI)技术,并研究重组不合时宜的工作流程,推动科技革新。同时,在重视防范安全风险的意识下,推进AI+发展,落实AI政务,以及促进AI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和发展,提升社会效率。此外,我会实践「把『高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起来」的理念,在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康文署)服务中引入市场营运模式,提升服务水平。
8. 《施政报告》以民生为压轴专章,是篇幅最大的一章,涵盖土地房屋、交通运输、医疗护理、社会福利、保障劳工、关爱共融等九个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范畴。当中包括持续增加公营房屋供应,丰富置业阶梯;持续造地以满足大型发展项目、长期经济发展和市民住屋的需要,同时增加政府土地储备;持续深化医疗改革;推出十一项措施支援本地经济、继续精准扶贫、推广「居家安老为本、院舍照顾为后援」方针,支援和保障劳工,以及成立「社会高龄化对策工作组」应对高龄化的挑战等。这些都是体现我以民生为最终施政目标的理念。发展经济,就是为了民生福祉,让市民过更好的生活。
31. 我认为有效管理至关重要,高级公务员是负责管理的官员;为此,我一直思考如何进一步加强其责任意识,以提升部门整体管理水平。经反覆思考,我认为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强化部门首长的责任担当,清楚强调部门首长须负责建立好管理团队,并带领其高级公务员共同做好管理人员和运作系统的工作。虽然部门首长一向对部门表现负上责任,但政府至今未将有关责任整体制度化。因此,建立清晰的「部门首长责任制」(责任制)具有关键意义,其内容如下。
(i) 「发展及营运模式设计组」——由财政司司长任组长,按北都各指定发展区的性质和规模,设计发展及营运模式,包括为不同产业园区度身成立一间或多间园区公司、法定或非法定专门机构,制订公私营合作模式如「建设—运营—移交」(BOT)等;研究从「价高者得」招标转向「产业绑定」的「双信封制」;并设计不同融资方案,包括股份制、债券、政府注资及「土地参股」等。发展局正就洪水桥约23公顷产业用地进行产业园公司的政策研究,待向「发展及营运模式设计组」汇报后会在今年内公布建议。
75. 政府部门亦会自行开发专门的AI方案,如语音非紧急报案、加快运输牌照审批等;提升交通管理,根据实时数据疏导交通;提供便民体验,为「智方便」及「数码企业身份」用户提供「AI助手」,解答查询及提供个人化服务,并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推荐合适的资助计划和公共服务支援;支援照顾者,透过AI聊天机械人便捷获取资讯;提升治疗成效,引进数字病理技术及AI的应用,以提高病理学组织及细胞分析的准确度,以及推展生成式AI于临床流程应用,提升病人护理效率以及医院管理和服务水平等。
87. 我们会于今明两年相继举行「世界互联网大会亚太峰会」和「香港国际创科展」、首届「香港固定收益及货币论坛」、「国际刑警组织周年大会」、「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大会」、「国家及地区奥委会协会全体代表大会」、「亚太国际教育协会年会暨展览」和首届研究资助局「研究高峰会」。同时,成立「香港国际惩教应变战术训练学院」,进一步提升国际交流和专业培训能力。政府支持本地大学及专业组织继续积极争取举办国际学术或专业会议,并筹办具影响力的学术期刊;以及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组织以开展科技创新合作,例如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等。
(i) 提升金融基建,包括金管局旗下的迅清结算(CMU OmniClear)将与港交所合作,研究让投资者在单一平台集中管理及相互抵押股票和债券等不同资产,促成不同「互联互通」机制的联动;亦会与瑞士、阿联酋等地市场建立连接;并推动使用离岸中国国债作为不同清算所抵押品,进一步丰富人民币资产的应用场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证监会)亦正研究由市场建立和营运的债券电子化交易平台的可行性,并积极推动在香港建立商业回购市场和中央交易对手制度以提升市场流动性。
137. 香港各大学深受欢迎,非本地生以自资身分申请人数按年达双位数增长。现时政府每年提供15 000个资助学额给本地生,这学额政府会明确维持,不会减少,确保本地生现时入读资助课程的状况不变。至于非本地生以自费方式留学香港的非资助学额会获准增加。由2026/27学年起,每所资助专上院校的非本地生自费就学人数上限,由相当于本地学额数目的40%增至50%;资助研究院研究课程的超额收生自资学额上限,亦由100%增至120%。
206. 「惠民生」是我的施政重点。本届政府上任以来,一直致力拼经济、谋发展,提升经济长远竞争力,增添发展动能,目的就是要为改善民生提供坚实基础,增加市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这是《施政报告》的民生专章,是篇幅最长的一章,涵盖九个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重点范畴。一、增供应丰富置业阶梯207. 保障市民基本的住屋需求是施政的首要任务。我上任后加速兴建公营房屋、推出创新「简约公屋」、打击滥用公屋等,优化了基层住屋保障。现时,公营房屋在供应持续增加的情况下,政府有条件加大力度协助基层置业。我们会增加居者有其屋计划(居屋)和绿表置居计划(绿置居)单位的供应,并优化出售及转让安排,协助更多公屋居民置业,同时便利资助出售单位的业主进入私楼市场,丰富房屋阶梯,协助不同阶层市民安居乐业。增加公营房屋供应208. 2026-27年度起的五年,总体公营房屋建屋量(包括简约公屋)将达189 000个单位,较我上任时增加约80%。三年前,公屋申请者平均要等候6.1年才可上楼,经过本届政府三年多的努力,公屋综合轮候时间已缩短整整一年至5.1年,进一步迈向2026-27年度下降至4.5年的目标。对「劏房」户来说,早一年入住公屋或「简约公屋」,不但可改善居住环境,更可分别节省平均每年约36,000元或50,000元的租金。209. 我三年前宣布推出的3万个「简约公屋」单位,今年底前会有约1万个单位落成启用,另外2万个将在未来一年半内全部落成。210. 取缔劣质「劏房」的「简朴房」规管制度正在立法会审议,如草案获通过,明年3月将正式实施。重建公屋211. 香港房屋委员会(房委会)今年内会公布马头围邨及西环邨的重建计划,并将研究重建模范邨。丰富置业阶梯212. 随着公营房屋供应增加,我们会按部就班协助市民置业,包括以下六项措施:(i) 居屋供应比本届政府上任时的五年期预期增加约50%,无论绿表或白表人士购买居屋的机会都显著增加。在居屋供应显著增加的基础上,我们会将绿白表配额比例由40:60调升至50:50,协助更多公屋租户变成业主,同时让原有公屋流转给轮候申请人,达致一举两得。(ii) 为增加白表人士透过二手市场购买未补价资助出售房屋的机会,房委会由下一期「白表居屋第二市场(白居二)计划」起,再增加1 000个配额,总数达7 000个;1 000个新增配额的其中一半会拨予40岁以下青年家庭及一人申请者。(iii) 为避免白居二配额因个人意愿转变而被浪费,房委会发出批准信的数额将适量大于白居二配额,让购买单位的配额得以尽用,以尽量满足买家期望。(iv) 提升居屋和绿置居面积较大单位的比例,以回应市场需要。(v) 放宽新出售单位的转让限制年期由15年降低至10年,以鼓励居民上进上流,适用于下一期起推出的居屋及绿置居。(vi) 推出房委会资助出售单位「长者业主楼换楼计划」,容许年满60岁并拥有单位十年或以上的业主,可在第二市场出售该单位后不须补价,购买一个较小或较偏远的单位,让长者可获得额外现金作生活费,同时腾出市区或较大单位让有需要家庭申请。213. 房委会及香港房屋协会将推出先导计划,容许拥有资助出售单位十年或以上的业主,在缴付出租准许费后将其未补价单位出租予合资格白表申请者,计划名额3 000个。私营房屋供应214. 根据《长远房屋策略》,未来十年私营房屋需求为126 000个单位。政府未来十年会有足够土地满足上述需求,并会有节有度及务实地部署推出的步伐。除了政府卖地项目外,其他私营房屋土地来源包括铁路物业发展项目、市区重建局项目及私人发展项目。二、土地开发215. 政府必须储备充足的土地,以满足大型发展项目、长期经济发展和市民住屋的需要。土地储备就如银行存款,需时可用,闲时则存。我们会持续造地并掌握土地供应主导权,同时透过精简审批程序、优化行政流程、加强内部协作,以及善用科技和检视标准等,提升造地效率和降低建造成本,以保障市民利益和发展需要。建立土地储备216. 未来十年将准备好约2 600公顷「熟地」¹⁶,除满足发展需求,亦让政府有健康的土地储备。减低建造成本217. 我们会继续精简法定程序和行政流程,包括:(i) 简化工程审批,订立清晰服务时间承诺,并加强统筹相关部门的审批流程,加快审批。(ii) 房屋署将设立「项目促成办公室」,就公营房屋工程协调各部门加快完成工作。房屋局已实行新管控方法,为完成工程订立目标时间,「倒逼」各环节加快落成。(iii) 善用科技,发展局将于明年推行「成本管控数码平台」,建立市场价格资料库,并应用AI分析过往政府工程的成本数据等,确保未来项目设计更具成本效益。房屋署亦已利用自主研发的「BIM系统化地基工程设计」,自动生成设计方案,进一步节省成本。(iv) 「香港建筑科技研究院」会持续检视政府工程的建筑标准及要求,房屋局亦会研究在公营房屋建筑物料审批时,认可更多地区的标准。(v) 政府将放宽私人发展项目中停车场总楼面面积的豁免安排,发展商如在地面兴建不超过两层停车场,其总楼面面积可获全数豁免,并取消兴建地库停车场作为豁免条件的强制要求。(vi) 发展局会在明年上半年试行中央集中采购,将率先应用于包括钢筋和「组装合成」构件等常用物料,以节省成本。房屋局亦会在明年试行集中采购「组装合成」构件,并已设立标准建筑物料资料库,涵盖铝窗、间隔墙等常用物料,以加快审批流程。释放市区工业用地218. 2000年起,规划署已进行五轮全港工业用地分区研究,将部分工业用地改划作住宅、商贸等用途。政府今年将展开新一轮研究,明年内提出建议,包括活化工厦计划未来路向。市区重建新思维219. 我们会以新思维利用新发展土地推动市区重建,包括:(i) 放宽目前同区地积比率转移安排,容许重建项目未用尽的地积比率跨区转移到其他地区以至新发展区,增加市场重建诱因。(ii) 在北都古洞北及粉岭北新发展区预留三幅土地让市区重建局筹划兴建新楼,作为将来「楼换楼」的替代单位。(iii) 针对重建需要较迫切的七个指定地区¹⁷,试行适度增加私人重建项目地积比率,容许将增加的地积比率转移至北都或其他地区使用,或转为金额用作抵销在投地或进行其他项目地契修订、原址换地所须缴付的地价。提升建筑安全220. 政府明年会修订《建筑物条例》,加大违反法定通知或命令和严重僭建的阻吓性,并加强规管承建商。三、便利交通出行公布《运输策略蓝图》221. 运输及物流局年底前会公布《运输策略蓝图》,勾划运输发展的方向和具体措施。智慧绿色集体运输系统222. 启德智慧绿色集体运输系统项目快将招标,东九龙及洪水桥╱厦村新发展区两个项目则于明年招标。加快引进集体运输系统223. 为快速引进世界各地新型集体运输系统,政府会制订可适用于不同系统技术和营运商的规管框架,明年提交条例草案。推广自动驾驶车辆224. 政府去年已为自动车建立规管框架。今年会批出三个区域作测试,以自动车跨区行走和接驳其他交通工具为目标,加速自动驾驶在香港无人化、规模化发展,尽快达致商业营运,推动业界以香港平台开拓海外尤其右軚市场。立法规管网约车225. 香港网约车监管问题存在超过11年。本届政府决心解决,会争取在本届立法会休会前通过规管网约车服务的法例,保障市民出行安全。¹⁶「熟地」指已经完成规划、清拆及平整等程序,可随时动工发展的土地。¹⁷去年生效的《2024年土地(为重新发展而强制售卖)(修订)条例》按分区计划大纲图(大纲图)所覆盖地区,指定了七个具较迫切重建需要的地区,分别为:长沙湾(所属大纲图亦覆盖深水埗)、马头角(包括九龙城和土瓜湾)、旺角、西营盘及上环(属同一大纲图)、荃湾、湾仔及油麻地。四、医疗健康
226. 为应对社会高龄化、慢性疾病普及和医疗资源压力等挑战,政府会深化医疗改革,提升系统的可持续性,强化基层医疗,增加医护人手,并推动医疗创新,促进大湾区协作。提升公营医疗体系227. 医管局会提升公营医疗服务的安全、质素和效率,强化以病人安全为重的服务理念,推进管治及权责分工的改革;成立专队及提升电子系统,以处理医疗费用减免申请,便利有需要的市民;检讨非资助服务收费和定位,为具负担能力的市民提供更多服务选择;并增加现有公营医疗服务,包括逐步根据国家认证标准推展建设的中风中心和「心血管疾病综合医疗中心」,提升治疗成效;减少外科专科稳定新症轮候时间10%(大约减十周);提升整体眼科服务,增加专业人员培训,引入创新药物,增设全新高流量日间白内障手术中心;推展医院认证计划至各公立医院联网的一间大型急症医院,同时助力国家医院认证标准走向国际;全面升级「退化性膝关节管理计划」,推动早期预防,避免发展至需手术治疗的晚期病变。医疗人手发展228. 去年《施政报告》宣布筹建第三所医学院。在过去一年,筹备新医学院工作组已完成专家顾问就建议书的整体评估,目前正深入研究资金安排及财政可持续性,今年内将如期向政府提出最终建议。229. 我们会支持全国或国际级医疗健康专业会议在港举办,医管局亦会推出「环球医护服务人才链计划」,构建国际医教研合作平台。强化基层医疗服务230. 政府会进一步提升社区医疗及预防,包括:(i) 明年内为赋权基层医疗署提交法案,制订全港性的基层医疗服务标准,建立跨专业服务网络。(ii) 扩展医管局家庭医学门诊预防筛查和护理服务和增加服务量,并逐步将现时家庭医学门诊的延长服务时段常规化。(iii) 推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平台」,以试点形式推行乙型肝炎筛查,推动社区药物名册和社区药房计划,加强慢病管理。(iv) 为分阶段整合长者健康中心的服务至地区康健网络和扩充三间地区康健站的服务进行筹备工作,加快实现在全港18区均设立地区康健中心的目标。(v) 强化公营及资助牙科服务,透过地区康健中心及非政府机构,加强于社区提供口腔健康教育、口腔卫生指导和风险评估等。加强癌症预防、筛查、诊断和治疗231. 政府会继续巩固香港在癌症研究及防控工作的领先地位,优化对癌症病人的服务,包括:(i) 与国家癌症中心展开合作¹⁸。(ii) 支持2026年世界癌症大会于香港举办。(iii) 加强子宫颈癌筛查服务,将「人类瘤病毒(HPV)自行采样检测先导计划」由卫生署母婴健康院扩展至地区康健网络。(iv) 强化癌症筛查技术,委托本地大学开展以AI协助肺癌筛查。(v) 透过增加基因及相关检测服务,提升治疗效果,减少副作用。(vi) 运用癌症数据及生物资源促进肿瘤学研究,加快抗癌药物及相关创新疗法的研发转化应用,同时加速创新抗癌药按「1+」机制审批并评估纳入医管局药物名册。(vii) 增加医管局服务量和添置医疗设备。推动中医药发展232. 香港中医医院及政府中药检测中心永久大楼将于今年12月起分阶段投入服务。政府会加大推动香港中医药发展,助力国家推动中医药国际化,包括:(i) 年底前公布《中医药发展蓝图》,涵盖构建管治架构及服务体系、发挥优势及推进中西医协作、促进科研创新及文化传承等。(ii) 香港中医医院首年将开展多项中医专病服务,包括长者常见疾病(例如老年退化性疾病和中风后复康)。(iii) 促进中医业界透过医健通互通电子健康纪录,以及进一步扩大医健通中西医可互通资料范围。(iv) 推进中西医协作服务发展,扩展医管局「膝骨关节炎治疗」项目至所有医院联网,及开展「纾缓治疗」先导项目。加强对医疗服务的专业规管233. 政府会加生署规管处所和医护专业人员的功能,于明年上半年谘询立法会,实施《私营医疗机构条例》以禁止处所在未经准许下使用某些名称或描述,并针对无牌人士加强执法。精神健康234. 政府一直重视市民的精神健康,以识别、介入及治疗为策略,并推行以学校为本的三层应急机制。我们同时重视预防,包括建立家庭、朋友、人际网络,着重兴趣、性格培养,构建友善的学校与职场环境等。这些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等的共同努力,并在需要时寻求专业支援和治疗。政府会加强以下九项措施:(i) 恒常化在中学实施三层应急机制,并扩展至在小学四至六年级试行,加强支援有需要的学生。(ii) 透过津助福利服务机构专项基金提供培训,加强驻校社工处理学童精神健康问题的能力。(iii) 透过中小学《4Rs精神健康约章》¹⁹和《精神健康职场约章》²⁰加强推广社区精神健康,鼓励更多学校人员接受有关精神健康急救的培训;并新设特别嘉许级别,表扬能够安排一定数量员工接受与精神健康相关的培训(例如精神健康急救)的学校和机构。(iv) 推行「精神健康推广大使培训先导计划」,动员及培训精神健康推广大使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培养抗逆力、构建关怀同行的支援网络。(v) 社交媒体对儿童及青少年精神健康有深切影响,卫生署将更新相关指引,减少社交媒体对儿童及青少年健康的影响。(vi) 目前有高等院校已将基础精神健康课程列为新生必修课程,及为有需要学生提供相关支援,我们会推动更多院校主动推广大学校园精神健康。(vii) 目前有三个地区康健中心透过「健康心灵先导计划」,提供免费精神健康评估和安排跟进,成效良好。政府会于2026年增加六个中心,由具备心理学或辅导学等学历背景及训练的人员提供跟进服务。(viii) 善用科技优化精神健康服务,包括在精神科日间医院及外展服务加强遥距医疗,为合适病人提供更便利服务选项,及优化社会福利署(社署)网上情绪支援的文字辅导平台和网上青年支援队,加强AI应用以更精准发掘风险高的支援对象。(ix) 年底完成制订「精神健康分层护理模式」,就各精神健康人员及持份者提供精神健康服务作出定位和分工,加强培训专业人士转介意识和建立转介机制。五、绿色低碳生活环境打造绿色科技示范基地235. 我们会推动绿色创科成果商品化,包括支持市场发展换电型电动车及自动化换电站技术;鼓励非政府机构建设区域供冷系统;以及继续推动市场加快为现有建筑物减碳。完善电动车充电网络236. 我们已推出3亿元高速充电桩鼓励计划,2028年底前会提供额外3 000支高速充电桩。政府亦计划推出六幅用地作高速充电站,而巴士公司将开放充电设施供其他车辆使用。减废回收「零废堆填」237. 过去三年都市固体废物弃置量持续下降。政府会继续优化「绿在区区」服务时间和地点、支援住宅楼宇进行回收、推动公共屋邨分类回收等。政府今年继续增加住宅的智能厨余回收桶和收集设施,推进实践公共屋邨「一座一桶」。238. I·PARK1 ²¹将于年底前陆续投入服务,政府明年会向立法会申请拨款兴建I·PARK2,扩大转废为能的容量。位于环保园的全港首间现代化循环再造纸浆生产设施,将在年底开始试运。共同建设粤港澳美丽湾区239. 香港会参与共建大湾区成为国际一流美丽湾区,以维港为核心,联同大鹏湾与牛尾海,推动近岸污染防治、生态协同保护与岸滩整治,响应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及的推进美丽海湾²²建设。六、支持本地经济支援中小企240. 香港有近36万家中小企业,是经济发展支柱。为更佳应对经济转型,政府会推出11项措施,加大支援中小企:(i) 将「中小企融资担保计划」下八成担保产品的申请期延长两年,并将「还息不还本」安排再度延长一年。政府亦会鼓励银行继续以包容态度,更具弹性处理还款能力良好的企业的信贷需要。(ii) 宽减收费,减轻营商压力。政府将减收非住宅用户50%的水费及排污费,每户每月宽减额上限分别为10,000元及5,000元,预计约26万个非住宅用户受惠;减收工商业污水附加费50%,预计约35 000个主要为饮食业的商户受惠。另外,豁免小贩、食物业、渔农业、酒牌等²³的牌照及许可证首次签发或续期费用,预计逾6万个持牌人受惠。以上各措施为期一年。(iii) 政府原订未来五年的基本工程开支每年平均约为1,200亿元,为支持本地建造业,我们会额外预留300亿元在未来两至三年加大工程项目开支,以持续推动经济发展。(iv) 简化食肆发牌制度方面,现时暂准牌照已容许新经营者边开业边完成正式牌照申请;「先发牌、后审查」进一步加快了审批程序;而由于简化了行政步骤,食肆转手后的新经营者已可更快开业。为进一步加快审批食肆露天座位的申请,食物环境卫生署会采用新方式,主动统筹各相关部门一同进行「会审」共同处理问题,并在有需要时就复杂的申请请示相关的常任秘书长以至政务司副司长;同时亦会精简程序,包括:设立露天座位的标准地租、容许部分申请无需增加厨房面积及洗手间设施,而对设置露天座位后剩余阔度不少于三米行人通道的申请,一般视作符合有关道路的基本要求,无需逐一审议。(v) 向「BUD专项基金」²⁴注资14.3亿元,扩大资助地域范围,覆盖多八个包括「一带一路」国家在内的经济体。我们亦会加强宣传和协助企业透过「申请易」计划参与展览会和出口推广活动。(vi) 香港出口信用保险局会扩大对本港电商的融资支援,并扩展免费买家信用调查服务的覆盖范围。(vii) 设立「经贸一站通」平台,联合经贸办、投资推广署及贸发局的海外办事处组成功能平台,主动组织本地中小企、初创企业进行更多海外商务考察寻找商机,同时促成更多企业在港投资及开设业务。(viii) 优化数码港「数码转型支援先导计划」,以配对资助赋能中小企应用AI及网络安全方案,提升竞争力及资讯保安。(ix) 政府会支持未来三年在内地和东盟电商市场继续举办「香港好物节」,推广香港品牌。(x) 透过四个中小企服务中心、工业贸易署的营商导师计划和贸发局的电子商务快綫,加强培训和资讯服务,并会推行「创意‧电商无限」计划,以及提供一站式商业配对及转介服务,强化港商与电商服务商对接,以增加香港产品在跨境电商平台的竞争力。(xi) 政府将推出为期两年的先导计划,支援本地中小型创科企业进行专利评估。²⁵多元经济推动食品产业发展241. 「香港食品」品牌信誉优良,政府除协助「香港食品」销售到内地外,亦已预留香园围口岸一带土地,推动食品产业发展,包括食品批发、加工和交易,长远发展成为食品产业园,推广「食品制造+旅游」。242. 政府会加强本地食材竞争力,明年中为本地渔农产品建立统一新品牌,提高产品辨识度和品牌价值。推动渔农业发展243. 海洋经济潜力庞大,渔业是其中一环。政府会在新鱼类养殖区发出养殖牌照和提供深海网箱供业界租用,目标在15年内将本地海鱼养殖产量增加十倍;亦会推动现代化水产养殖。244. 政府亦会促进禽畜业界在罗湖兴建第一所多层式环保养猪场、推进发展农业园第二期,并推动休闲渔农业发展。推广宠物友善场景245. 根据政府统计数字,全港超过24万住户饲养猫或狗作宠物,总数超过40万,衍生庞大消费,涵盖宠物食用品、医疗、保险、美容和训练等。近年商界及交通营运商亦自发推出宠物友善的场所及出行安排。政府支持商界推出不同宠物友善活动空间,创造新消费场景。246. 政府会推出容许狗只进入的食肆牌照,获批食肆会有明确标识,标示顾客可携带狗只进入。宠物餐厅可为业界带来全新商机。¹⁸政府会与国家癌症中心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在癌症基础研究、筛查与早诊早治、规范化诊断和治疗、大数据应用以及知识普及教育方面深化相互建设。¹⁹《4Rs精神健康约章》中的「4Rs」涵盖四个促进精神健康的要素及目标,分别为:(1) 休息(Rest):协助学生从小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有足够的休息、充足的睡眠和休闲的活动。(2) 放松(Relaxation):教导学生适时放松,关顾精神健康及懂得自我关怀。(3) 人际关系(Relationship):加强同侪、师生,以及家长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提升联系感;帮助学生明白自己在不同关系的角色及其重要性,愿意承担责任并作出贡献。(4) 抗逆力(Resilience):装备学生适应生活中无可避免的压力和挫折,教导学生以正面的态度处理情绪、应对压力和克服困难。²⁰《精神健康职场约章》为「陪我讲Shall We Talk」精神健康推广和公众教育计划,目标是在职场推广心理健康,包括建设一个互相尊重和正面的工作环境;推广积极聆听和沟通,鼓励求助,并促进对精神困扰的及早识别和及时处理;以及为有精神困扰的同事创造一个包容及友善的工作环境。²¹I·PARK1及I·PARK2为转废为能(电能)设施,透过处理都市固体废物产生电力,分别位于石鼓洲外海人工岛和屯门曾咀。²²美丽海湾是国家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方式和美丽中国建设在海洋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为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改善目标。其建设通过提质增效、生态修复、排污口整治等行动推进,力争2035年全国283个海湾全部建成美丽海湾。²³食物业牌照包括暂准食物业牌照(如适用),涵盖普通食肆牌照、小食食肆牌照、水上食肆牌照、烘制面包饼食店牌照、冻房牌照、工厂食堂牌照、食物制造厂牌照、新鲜粮食店牌照、冰冻甜点制造厂牌照、奶品厂牌照、烧味及卤味店牌照、受限制出售食物许可证和综合受限制出售食物许可证。至于渔农业牌照,则涵盖海鱼养殖业牌照和饲养禽畜牌照。²⁴「发展品牌、升级转型及拓展内销市场的专项基金」²⁵相关措施亦载于第七章「三、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部分。七、劳工支援和保障
247. 面对产业转型加速、科技日新月异,劳动人口必须持续更新技能,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把握新机遇。我们会确保本地工人优先就业,同时大力打击非法劳工。为提升香港劳动人口竞争力和壮大人才库,我们将革新雇员再培训局(再培训局),优化「再就业津贴试行计划」;同时加强劳工保障,包括保障数码平台工作者及加强职业安全及健康(职安健)。确保本地劳工优先就业248. 人口持续高龄化导致本港劳动人口下降,而适度输入劳工有助纾缓人力短缺,符合香港整体利益。为确保本地就业优先,我们将推出措施,打击滥用「补充劳工优化计划」(优化计划)的行为。由明日起,优化计划下申请输入侍应生及初级厨师时将要求:(i) 雇主进行本地招聘时间由四星期延长至六星期,期间必须每周参加一次劳工处举行的实地招聘会。(ii) 实行更严格的人手比例²⁶,由现时以每名申请雇主的所有职位为基础计算,改为以申请职位计算。换言之,雇主申请输入侍应生及初级厨师各一名,便须已聘用本地全职侍应生及初级厨师各两名。249. 上述措施旨在针对性地打击滥用情况,并聚焦于输入劳工较多的指定工种,除确保真正面对本地招聘困难的企业能有序输入补充劳工,亦避免企业因人手不足而结业,导致原有员工全体失业。250. 此外,劳工及福利局(劳福局)刚展开人力推算中期更新,重点针对输入劳工比例较多的行业进行数据分析,将会在2026年完成。劳福局将优先处理相关数据分析,以期提早提供有关部分的分析结果。加大力度打击非法劳工251. 政府会加大力度打击非法劳工,提高情报收集,成立举报非法劳工专线,以及组织更多跨部门联合打击行动,保障本地工人的就业机会。革新再培训局加强本地技能培训252. 我在去年《施政报告》提出革新再培训局,目的是因应香港经济及产业发展需要,协助所有阶层及学历的劳动人口持续提升技能和竞争力。253. 再培训局今年初起已加强培训、职涯规划等服务,目前亦已初步勾划未来三年的改革路线图。该局会强化行业谘询机制,着重识别重点技能的需求和缺口,制订以「技能为本」的培训框架,并与高等院校合作及导向其他培训机构,因应技能缺口开发各类别和级别的课程;亦会为失业率较高的行业提供专门的再培训支援,提升竞争力。长远推出获业界认可的微证书课程,让学员可灵活选修,也会善用科技提供多元灵活的学习模式。政府会因应再培训局年底前敲定的全新工作计划修订《雇员再培训条例》。优化「再就业津贴试行计划」254. 劳工处去年7月推出为期三年的「再就业津贴试行计划」,计划反应理想,截至今年8月已录得超过50 000名参加者及超过27 000宗就业个案。劳工处会继续收集和整理计划参加者及就业个案的资料及数据,并于明年第一季进行中期检讨,配合「中高龄就业计划」,探讨进一步鼓励银龄就业的措施。按「一年一检」新机制制订首个最低工资255. 政府已同意最低工资委员会提出采用「方程式」的新机制,实行法定最低工资「一年一检」。首个按新机制得出的法定最低工资水平预计于2026年5月1日生效。保障数码平台工作者256. 外卖及送货等数码平台行业盛行,在便利市民的同时也创造工作机会。政府会立法完善平台工作者工伤补偿机制,并继续善用「数码平台行业三方小组」就持份者关注的议题进行协商。加强职业安全及健康257. 2024年建造业致命工业意外较2023年下降30%。劳工处会持续加强巡查执法、宣传推广及教育培训等,深化职安健文化,降低意外机会;亦会善用创新科技与AI,包括使用小型无人机等加强巡查及搜证能力,亦会支持业界研发提升职安健科技产品。八、社会福利精准扶贫258. 政府会继续精准扶贫,将资源投放在最需要帮助的人,包括:(i) 通过的1,000万元拨款,丰富「共创明『Teen』校友会」活动,为青少年提供融合香港潮流文化及中华传统艺术的培训和体验。向儿童发展基金注资1亿8,000万元,继续推行项目促进弱势社群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长远发展,并借镜「共创明『Teen』计划」的成功经验,进一步优化各个项目元素,减少跨代贫穷。(ii) 增设六个社区客厅,加上已推出的九个社区客厅,预计可惠及约7 000个「劏房」户,服务超过140万人次。(iii) 优化「在校课后托管服务计划」,取消名额上限,扩大支援有需要的小学生和家长。(iv) 推出「共建关爱社会资助计划」,推动支援公益事业的家族办公室提供资源,推行惠泽弱势社群的项目。(v) 以试行方式为离开综合社会保障援助(综援)计划并符合资格领取在职家庭津贴的住户提供有时限现金奖励,鼓励他们自力更生。(vi) 于2026年中发表《香港精准扶贫工作成果报告》。照顾长者259. 政府将继续贯彻「居家安老为本,院舍照顾为后援」方针,推出以下11项措施:居家安老(i) 将「长者社区照顾服务券」的总数增加4 000张至16 000张。(ii) 新增三个长者邻舍中心,加强在地区为长者提供支援,预计每年可服务约3 000名长者。(iii) 以试行方式把政府新建的福利项目设施出租,让服务营办机构有更大弹性提供不同资助模式的长者日间护理及支援服务。(iv) 优化「离院长者综合支援计划」,为出院的有需要长者提供社会福利服务支援。加强院舍照顾服务(v) 增加约700个新建资助安老宿位。(vi) 增加1 000张「长者院舍照顾服务劵」至总数7 000张。(vii) 资助院舍合资格的现职保健员修读新设的护理保健师专业文凭课程,培育专属人才,推动业界发展。优化大湾区养老安排(viii) 年底前推出试验计划,资助选择赴粤养老的综援受助长者入住指定在粤安老院,提升生活质素。每名合资格长者每月可获5,000元资助,名额共1 000个。(ix) 持续扩展「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由10月起,参加计划的内地安老院将由15家增至24家,覆盖城市由六个增至八个。(x) 年底前亦会推出为期两年的试行安排,分担参加「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的香港长者在国家基本医疗保障政策下须自付的部分医疗开支。(xi) 在广东及福建省养老的香港受惠长者可选择由政府将可携现金援助款项直接汇入其内地指定银行的帐户,方便香港长者在内地养老。²⁷支援照顾者260. 照顾者是长者和残疾人士的重要支撑,为照顾者提供适当支援能减轻他们的身心压力,让他们能更有心力照料长者和残疾人士。现行措施包括向低收入家庭的照顾者发放津贴;加强暂托服务,让照顾者有喘息空间;设立24小时由社工接听电话的热线;推出一站式资讯平台,以及大规模公众宣传和教育活动。261. 政府会预留每年5亿元的经常开支,推出一系列措施加强支援照顾者,包括:(i) 政府已建立首阶段的支援照顾者数据平台,初步连结社署、医管局和房委会的数据,并会逐步连结更多政府部门及公营机构的数据,扩展支援照顾者数据平台。(ii) 社署从医管局得悉高风险照顾者入院后,会安排人员主动接触他们的被照顾者,并按他们的需要提供紧急支援。(iii) 整合房委会和社署的数据,识别较缺乏社区支援的高风险护老者、残疾人士照顾者和独老或双老住户,并调遣关爱队进行探访。(iv) 继续推行「地区服务及关爱队伍——支援长者及照顾者计划」三年,邀请关爱队主动关怀及探访相关的高风险家庭,并协助获关爱队转介的住户按需要安装及使用「平安钟」服务。(v) 为300户高风险住户安装智能意外侦测系统。(vi) 继续推行「与照顾者同行」计划,并培训前线物业管理人员,为有需要的照顾者提供协助,为期三年。(vii) 优化现有照顾者资讯网的AI聊天机械人功能。支援复康人士设立康复产品指引262. 政府会与大学团队合作制订康复产品消费者指引,以电动轮椅、电动智慧病床和外骨骼机械人为试点,列明产品的基本技术和操作要求,协助长者、残疾人士及其照顾者选择合适的康复产品。增加残疾人士康复服务263. 政府会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士康复服务,增加80个私营残疾人士院舍买位计划宿位、220个特殊幼儿中心名额、100个展能中心及50个严重智障人士宿舍名额。扩大高龄残疾人士支援264. 高龄残疾人士要面对更多的生活挑战。政府2026年第二季起将逐步在专为严重及中度智障人士而设的宿舍提供一站式支援及照顾服务,并在附设展能中心╱综合职业康复服务中心的宿舍增加延展照顾名额。上述措施能腾出约700个日间康复服务名额,为居于社区的残疾人士提供日间训练,减轻照顾者的压力。²⁶全职本地雇员与输入劳工人手比例为2:1。²⁷相关措施亦载于第五章「三、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部分。九、社会发展